一、单位介绍
医院始建于1888年,前身为“中华基督教礼贤会东莞普济医院”,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西医院之一,也是我国第一家德国教会医院。经过136年的积淀,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及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。2021年3月,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,2023年4月,正式挂牌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。在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取得A+等级,并在广东省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全省第6名,位列全省地市级医院首位。
医院总占地面积35.73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32.57万平方米,下辖红楼院区、普济院区2个院区,中心门诊部、第一门诊部、第二门诊部3个门诊部,定编床位3100张,实际开放床位3100张。先后与谢岗医院、石碣医院、市康复医院、黄江医院、望牛墩医院等建立医疗联合体,推进建成东莞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、东莞水乡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。年门、急诊量约360万人次,出院人次超15万,手术(含操作)11.6万台次。在岗员工4790人,其中,正高职称221人、副高职称620人,博士123人、硕士722人,享受“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”专家2名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名,广东“特支计划”青年拔尖人才3名,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,广东省名中医3名,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6名,省级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,东莞市特色人才36名、市名医58名、市医学领军人才8名、市医学学科带头人34名、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18名、市医学学科骨干197名,“东莞名医”人才引进培养项目7人、市医学领军人才引进培养项目17人、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引进培养项目20人、市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培养项目4个。喻志强、杨志禄和李振华3位学者入选2023年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。
二、医疗业务
医院专业分工细,覆盖病种齐全,设有43个临床学科,10个医技科室,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,19个省临床重点专科,20个市临床重点专科和3个市临床特色专科。拥有1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,4个省级青年文明号,9个市级青年文明号。医院技术力量雄厚,注重发展前沿医疗高新技术。医院拥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,包括PET/CT、SPECT/CT、3.0T磁共振、256层CT、双源CT、256排螺旋CT、全数字化血管减影(DSA)系统、实时四维图像引导直线加速器系统、多层螺旋CT模拟定位机、高剂量率后装机、经颅多普勒及无创血压监测系统、超高清神经内镜系统、眼科准分子激光手术系统及配套设备、体外生命支持系统(ECMO)、外科手术导航系统、高频手术系统、4K荧光腹腔镜、3D腹腔镜、电子小肠内窥镜、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系统、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、小动物CT成像、小动物荧光成像系统、超高分辨小动物超声系统等,显著提升了医院整体医疗技术、科研水平和急危重症处置能力,保障了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顺利开展。
三、教学科研
医院坚持走科教兴院、医教相长之路,是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和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,拥有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,19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,2个东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。是南方医科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广东医科大学、遵义医科大学医学研究生培养点,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、广东医科大学东莞临床医学院、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,承担着中山大学、南方医科大学、广东医科大学等全国10余所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。现有博士后合作导师17人,博士生导师18人,硕士生导师94人,兼职教授、副教授及讲师172人。重视科研人才培养、引进和科研投入,是东莞市肿瘤临床医学研究所、东莞市呼吸和重症医学研究所、东莞市公立医院中心实验室的依托单位。近5年承担国家、省、市等各级科研课题527项,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(包括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、国际(地区)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、重点项目1项),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3项,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2项,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省市联合基金粤港澳研究团队项目2项、重点项目12项,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项;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3项,发表医学论文2300余篇,其中SCI论文674篇,以第一署名单位发表IF>10的SCI论文27篇。获得专利授权218项,其中发明专利29项、实用新型专利189项;成功转化5项科研成果,累计实现转化金额211.6万元。